九游娱乐-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

体育专题 01-17 阅读:8 评论:0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九游娱乐zmjinrong_com

  版权:作者 Jessic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来源 格隆(ID:guru-lama) 原文名《从新角度看中国经济滑落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的核心症结与出路》

  一、经济增长靠什么?

  传统经济学的标准答案是三要素:

  1、人力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

  2、资本;

  3、技术。

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

  制度经济学崛起后,增加了第四要素:制度。

  任何一个资源禀赋既定的国家(地区),经济能否增长,以多快速度,维持多久的增长,都不外乎检视以上四项会向哪个方向变化——只有鲁滨逊一个人的荒岛如此,人多钱傻的中国亦如此。

  经历了30年“经济奇迹”的中国,经济的衰退已是不争事实。

  原因何在?

  诸多专家,对技术、人口红利,乃至制度,都提出了深度见解,但却罕有人论及资本形成。原因不外乎是多年的惯性思维:中国是固定资产投入大国,投资拉动也从来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法宝之一。这一点上,断不会对经济形成拖累,更不可能是中国经济衰退的核心诱因了。

  但,果真如此吗?

  二、

  前不久,一个45万亿的假数据被不怕事大的媒体以讹传讹,刷了屏:

  

  很多人以为这是2017年央行发钞的规模,令无数投资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撸起裙子就干。稍稍冷静后,终于发现是标题党在忽悠,其实只是23个省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于是自我安慰:好歹也是投资啊,经济增长是必须的,改成撸起袖子干吧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

  但,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因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不都形成资本——一旦不形成资本,无论是虚拟化,还是漏损,对经济增长而言,都意味着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而且,这种不形成资本的固定在投资越大,后遗症就越大,不及时改弦更张,最后可能会难以收拾。

  三、

  2017年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的以及各省的GDP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我手痒,整理了一下,同时搜集参阅了一下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发现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1、高达11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GDP值;

  2、各省抛出的2017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016年GDP的,多达16个。

  

  看起来,各省政府是准备大干一场了,基建狂飙,满满的投资机会啊,难怪大陆、香港两地的水泥、煤炭、有色这些十年不动的僵尸周期股都跳了出来。

  不过且停下: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你有没从数据里发现一些不太对劲的东西?

  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怎么会超过GDP呢,它不是GDP的一部分么?

  即使没学过经济学的,肯定耳濡目染也知道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消费、投资与出口。而学过经济学的,则有更专业的表述方式,即: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从这个公式看,投资确实是GDP的一部分,怎么可能超过GDP呢?

  有这个困惑的人是弄错了一个概念,固定资产投资里面包括购买以前产品,比如我买了以前一个工厂,这个不能算成今年的GDP。

  那固定资产投资里有多少产生了新的资产,而计在了GDP里呢?

  投资产生的固定新资产,在中国的GDP支出法核算里,叫固定资本形成额。用普通话翻译一下,这部分“固定资本形成额”,就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资本,也就能计入GDP,也就意味着经济在增长。

  所以我们来看下中国历史上,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是什么样的。我采用了1981年到2015年的全国数据(按当年价计算),得到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走势如下:

  

  很明显,1981年,即改革开放之初,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1.44。为什么会大于1呢?这是因为在核算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包括无形资产和规模以下的投资(这个规模原来的门槛是5万,后来是50万,现在是500万),但这些投资也都形成了新的资产。

  改革开放的时候,可能是我国底子弱,相当一部分投资是在规模投资以下的,因此从数据上看,固定资本形成额,远超固定资产投资。这有些误导,但也大体反映了改革初期,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有效的,基本都能有效转化为资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到1987年时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01,此后一直到2002年,基本上稳定保持在1左右,固定资本形成略大于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是个分水岭,出现了显著变化,2003年只有97%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新的固定资本,并且这个值一路下滑,一直到了2015年的54%。

  这就是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里,有超过40%没有形成新的固定资本,是不是令你倒吸一口凉气?

  那它们去哪了呢?

  四、

  答案是:土地交易金。

  固定资产投资有包括两块没有形成新的固定资本的部分:

  1、一块是前面提到的购买以前产品,这块比例很小;

  2、还有一块是土地交易金。土地打我们有国家以来就存在,不能算成新的固定资本而计在GDP里。

  那为什么是2003年开始呢?

  对房地产行业熟悉的人都知道,2003年是中国地王首次出现的一年。

  2003年12月8日,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举行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土地拍卖会,天津顺驰以9.05亿元天价中标,高出起拍价4.75亿近一倍。

  2004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即“71号令”。这条通知规定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要以公开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进行。

  这条通知简单说:就是政府开始收紧土地供应,土地的价格也开始逐年水涨船高。

  当然,除去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外,还有货币推高了土地的价格。

  我们来看下各国GDP与M2这个货币供应指标的关系。趋势图如下(注:M2是每年12月值,GDP是现价):

  

  可以看到,1985年时,中国的M2总量仅为GDP的57%,而到2015年,这个值飙升到了202%,而同期,美国为69%,,欧元区为98%,英国为114%。日本略高,为174%(央行独立性比较强的国家开动印钞机还是谨慎些)。

  在政府控制土地供给以及超发货币的双重推动下,土地交易金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比重开始逐年提高。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里,仅有54%形成了新的固定资本,剩下的46%几乎都沉淀到了土地交易金上了。

  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虚拟化,我想没有比这个数字更能说明中国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了。

  五、

  如果说从宏观的国家层面还看得不太清楚,我们从中观的省级层面,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计算了全国所有31个省市的过去2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数值。它们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如下表所示(我假设各省的GDP数据没有水分):

  

  可以清楚看到,与全国2003年的分水岭类似,2005年之前,绝大部分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当(一块钱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形成一块钱的固定资本),只有极个别省这个值在0.9以下。

  但到了2010年时,有13个省这个值在0.9以下,而到了2015年时,有23个省在0.9以下,低于0.7的省份个数高达18个。

  另外,与我们直觉相反的是,地王频出的北京、上海及广东三个省,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这个值排名相当靠前,其中上海这个值高达1.42。这说明这几个省份的的土地交易金虽然高,但是它的规模以下投资及无形资产投资也很高,因而形成了更多的固定资本。

  换句话说,这几个一线省市,经济的含金量更高,水分更少——这样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了,为何继续买一线城市的房子,会远比买二、三线更靠谱。

  而房价表现平平的地方,如重庆,这个值仅0.56。低于0.6的还有湖南、河北、四川、甘肃、安徽、江西:这意味着这些地方有超过40%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由土地交易金组成的。

  越不发达的地方土地交易金占固定资产投资越高。

国际篮球明星争夺季后赛门票,胜者凯旋

  所以,那些看到基建投资狂飙机会的投资者,请冷静一下。对一些省份来说,野心勃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背后,潜台词其实是卖更多的地。

  六、

  出路在哪里?

  答案也不复杂,大概率只有一条路:大概率从虚拟经济中抽税——谁吃的,谁吐出来。

  我们再回到前面那张“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图:

  

  固定资产投资里仅有54%形成了新的固定资本,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过去三十年主要靠投资拉动,尽管这几年私人消费有所上升,2015年投资仍然占GDP达44.9%,私人消费占38%。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里,有46%沉淀在土地交易金上,没有形成新的固定资本,那经济增长放缓当然是在所难免的了。

  

  而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由投入要素以及技术决定的,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与资本。

  从劳动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目前的中国人口结构是个让人相当不安的结构。

  

  而从资本角度来看,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沉淀在土地上,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本,这让未来的增长变得难以为继。

  所以说,从经济持续增长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没有进一步挥霍的空间了。如果资金继续沉淀在土地上,那么经济增长从短期看是继续放缓(你也可意淫为“稳”),从长期看,则必然江河日下,活力日失。

  一个正常的政府是不会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更何况中国现在还面临外部的压力,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极可能会有两个变化:

  第一是美国极可能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的主席们也多次提到缩表问题;

  第二是美国极可能大幅度降低企业税负;

  第一个变化下,中国几乎没有货币宽松的空间了。中国的货币量占GDP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外汇是资金的价格,从长期看只取决于供应量与需求量,继续宽松人民币将大幅承压。

  

  第二个变化下,中国企业相对于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被压缩。近些年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的上升已经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美国大幅度降税,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将失去竞争力。

  现在一直在讨论脱虚入实的事,也在讨论给企业降税的问题。问题是,如果给企业减税,中国财政收入立即少了一大块,用什么去填这个窟窿?

  答案极可能是也只能是这个:从沉淀超过40%固定资产投资的土地上将资本剥离。

  土地对应的就是房地产行业。

  

  简而言之:为实体企业减税,从房地产上抽税。

  这是一个相当高技术的活。从过去的历史看,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一个国家很难在不打爆杠杆的情况下,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落地,这里面有日本、也有美国。

  从人民日报的报道来看,政府似乎开始做舆论准备了。

  

  这事对很多人肯定很痛,但能解决经济继续增长的大问题。革命不就是轮回吗?总得有人在不同阶段痛一下,对吧?

  结语

  从2003年起,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里真正形成资本的比例逐年降低,到2015年,这个比例降到了54%。

  这意味着超过40%的固定资产投资沉淀在了土地交易金上,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有效资本。这种模式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无论是从国内的经济趋势来看,还是从国外的压力来看。

  以前看日帝、美帝政府,真敢下手啊,推高利率主动刺破资产泡沫,现在想想,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现在恐怕轮到中国了。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哪天中国真的开证房地产税,不要惊慌:这极可能是股票大牛市的开端。

  国财富开始爆发性增长,你如何分得一杯羹?

  来源 综合水木然专栏(id:smr8700) 水木然、《家庭之友(爱侣)》2014年03期等

  以前我们崇尚一夜暴富,但是那个阶段已成历史,因为它只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物资短缺、和需求粗放的时代,现在的情况是信息对称、而且产能过剩。但是接下来中国的财富依然会呈爆发型增长,而且只要静心观察,你依然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先往前推30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万元户已经算富裕家庭,而现在即便是百万家产也毫无感觉,这是为什么?

  再往前推100年,在18、19世纪时,中国富豪的财富是以万两银子为基本计算单位,当时英国商人也把百万英镑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文数字;而现在马云的财富已经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再往前推200年,也就是17世纪末期时,整个美国社会的货币供应大约是280万美元,如果当时某个美国人财富能达上百万美元,他毫无疑问能进入当时的首富榜。而现在美国首富财产不会低于500亿美元。

  这里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吗?仅仅是因为万恶的资本主义吗?仅仅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合理吗?

  事实上,当我们从根本上分析这个现象之后,你绝对会发现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变化规律,并且得到很有价值的启示。

  直线性分布

  在传统年代、传统行业里,我们的财富是跟劳动成正比的,比如如果种一亩地需要花100小时劳动,最终产出100公斤粮食,那么要生产1000公斤粮食,就需要种10亩地,投入1000小时劳动。出现偏差只是在于:有的人勤快一点、聪明一点,或者天气好一点等等。

  不仅农民种地如此,工人上班、司机开车、记者写稿等等都遵循这种规律。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社会财富的分布是这样的:

  

  不仅是农民种地,工人做工、记者写稿、老师代课等等,都遵循这个规律。

  然后问题来了,在这种逻辑的基础上,如果你想获得更多财富,比如你想生产1万公斤粮食,那就需要种100亩地、花1万小时,你一个人甚至一家人忙的过来吗?

  这个时候,只有去雇佣别人为你种地,你付他们工资。再加上科技的进步,种地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还可以靠各种机器设备,当然仍然需要工人去操作,此时进入更大的规模化种植了。

  此时你就就不再是一个农民,你成了一个农场主。

  作为农场主是承担风险的,比如天灾、虫害等等,这就好比老板们总要承担公司亏损的风险是一样的,同时由于他们的劳动属于更高层面的调控和指挥,需要智慧、胆识、和魄力,所以获得的回报也比较高。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这也叫原始资本积累。

  于是社会上形成了大量的“雇佣关系”,这使财富规律不再遵循线性增长规律,此时财富的分布而是变的更加陡峭,如下图:

  

  而现在情况又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被互联网统治的时代里,有一个东西彻底改变了社会的运作规律,它的名字叫“链接”。

  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效率是低下的,比如最开始是写信,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大概要一周,后来我们可以去邮局发电报了,虽然几分钟就到了,但是收和发都很不方便,再后来出现了电话、手机、QQ、直到今天微信,“链接”无处不在,一件有意思的小事就可以迅速引发一场传播和互动,瞬时抵达各个角落,于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被彻底链接在了一起,整个社会由原来的散落状变成了一张大网状。

  于是,商业开始变化了……

  财富的曲线性分布

  在传统年代,由于社会组织是散落状态的,所以很多小的区域容易形成独立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会有很大小的生存机会,比如张三在张庄、李四在李庄可各办一家商店,当然每个村庄都可多容纳几家商店,只要商店不门对门,都可以相安无事,尽管都不易办得太大,但可以各种独立生存。从这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每家商店规模都小,需要的创业资本也不多,所以都可以开起一家商店,然后雇佣一个看店的,从而进入到“企业家”阶层。你可以开商店,也可以开饭馆、开理发店等等。

  当然这是小生意,那么所谓的大生意往往分为两种:要么是跨区域的买卖,因为此时还没有互联网,信息是不对称的,商贩们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利润,倒爷就是这样产生的。要么就是开工厂,雇佣大量劳动力去做产品,中国制造业就是这样兴起的。所以传统社会是有很多“生意机会”的。

  那么,情况是怎么变化的呢?

  在“链接”无处不在的时代,由于传导渠道的通畅,甚至四通八达,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开始往极少数人手里集中。

  比如由于互动的高效性,很多组织可以更好的管理和运作,它们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从生产厂商采购,利用现代物流低成本运往各地,由于它们采购量很大,掌握进货的定价权,能把进货价压到最低,进而能大打价格战。相比之下,那些“夫妻店”的规模很小,进货没有砍价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厂商给的价格。所以,规模化公司化零售有极强竞争优势,夫妻杂货店很难生存。今天做“小生意”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样由于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对称性,因此倒买倒卖也没有机会了。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做生意的逻辑基本已经不成立了。

  比如以前我们会去看一些现场演出等等之类的活动,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的文艺表演形式,这会供养一些演员队伍。而现在人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手机屏幕的大小往往就是我们的视野范围,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发达,经常会蹿出一些网红,她们霸占了我们的视野。也就是说我们的注意力再也不是分散的,而是被集中到某点上。网红火了之后可以迅速获得融资,最终走上明星的路线,而那些普通的演员生产空间越来越少……

  比如我们以前到了周末会去看现场打篮球,而现在网络直播确实很方便,于是大家都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世界球星上了,本地球手比赛越来越没人看了,更没人愿意花高价买门票了。因此明星出场费越来越高,那些本地篮球手,越来越没有饭吃。

  总之,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各种传统行业,正在经历商业“去碎片化”的洗礼,并由大公司、名人取而代之。社会也因此失去了众多中等收入机会,更多的人被打入工薪阶层,让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出现更为严重的分化。

  所以,我们想提高整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这谈何容易?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讲,互联网正在加剧贫富分化。

  但是,这又绝不是仅仅互联网在起作用,高铁、飞机等科技进步,也是在不断提高世界的协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社会的互动和协作效率越高,“赢者通吃”的情况就会越明显!因为人都是趋利性的,人们都想把资源投向最增值的地方,协作性越强的社会资源流动性就越强。

  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变化,那就是这种“链接”对传统的“雇佣”关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使其断裂。

  大家仔细回想一个变化:5年前我们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这家公司上班,就是在那家公司上班。而如今这些朋友不是依托这家平台赚钱,就是依托那家平台赚钱。

  比如很多“出租车司机”已经脱离了出租车公司,开始依靠依靠滴滴、优步等平台接单赚钱,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他们不再需要缴纳“份子钱”,还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比如自媒体运营者依托的是微信、网店店主依托的是淘宝、做快餐送外卖依托的是美团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因为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努力实现“多个服务个体”对接“多种个性化需求”,公司在消失,个人在解放。原来的“公司+雇员”结构变成了“平台+创客”结构。这就是一场商业组织架构的摧毁重建,它彻底改变了商业秩序。

  也就是,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行将就木!而个人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在这张网状的社会组织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而那种利用自己魅力、才能使瞩目焦点的人,也就是一个重大的“节点”,大V、网红能成功就是这个原理,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此,仅此而已。

  当然这一切都是借助平台的力量。所以社会的优质资源流向其实是这样的:从大家——到平台——再到个人!资源必须经过平台流向个人,不仅有能力的人得到了成全,那些平台的拥有者才是真正的财富集大成者!

  我们再来看看平台型的企业财富究竟增长有多快?

  财富的指数性分布

  微信、淘宝成全了无数个体,所以马云、马化腾经营的是典型的平台化企业,我们就以马化腾为例来看看:

  以马化腾为例,从2004年到2011年,腾讯的利润分别为4.4亿、4.8亿、10.6亿、15.6亿、27.8亿、52.2亿、81亿和120亿。马化腾持有腾讯14%的股权,也就是说假如腾讯没有上市,那么马化腾的个人财富只能是腾讯利润总和乘以14%,也就是43.8亿元。

  但由于腾讯上市了,他的财富是600亿港币。因此,股票大大改变了财富数量级,这并不是企业家辛苦耕耘所致,也不是苛刻剥削的结果,而是腾讯作为平台成全了无数“个人”的回报。

  请看下图:

  

  在链接无处不在的时代,人的才能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很容易制造财富神话,同时又很容易将凡人埋没,财富两极化其实是能力两极化的表现。下面就是财富的直线分布、曲线分布、和指数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财富的两极分化越来越大!

  

  但是互联网时代,财富往往是按估值或者市值算的。这些钱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钱。比如马化腾的这些钱都在股市里,他要想把它变成钱就得去卖完股票,但是他一卖公司往往就出问题。所以,这是财富最合理的状态:你拥有的并不是一捆捆的钱,让你随便花,而是拥有支配资源的能力,然后需要让资源继续流向最有能力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财富增值,同时也成全了他人。所以腾讯要不断的收购和投资这些创新型企业。

  所以互联网并没有造成两极分化,反而加速了资源的流通。

  因此,中国人的财富形式先后经历了:粮票(花钱的权力)——存款(现金数字)——房产(固定资产)——估值(虚拟财富)四个阶段,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趋于虚拟和抽象,究其本质,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共享化、公开化、公共化。

  然后,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定要做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请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句话只有在当今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因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很粗放型的,眉毛胡子一把爪,大家都想做第一、都想做鸡头,可是社会上哪有那么多鸡头给你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更注重协作,在信息高效对接的帮助之下,人与人的协作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整个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以前你的短处决定了你的水平,所以我们都在拼命弥补自己的短板,而今后你的长处将决定你的水平,每个人都需要挖掘自己某方面的潜能,只需专注自己擅长的某一领域,其它方面自然会有人来协助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专注、专注、再专注!一定是可以创造奇迹!比如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机会已经饱和,但是看看互联网的格局是如何逆袭的吧:360挑战QQ成功了,陌陌阻挡微信也成功了,在QQ面前,YY同样可以独善其身。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很大,京东、聚美、唯品会还是能起来,包括后面的各种移动购物商城,数不胜数。

  这叫:手掌挡不住细沙、细沙挡不住流水!

  一定不要在随波逐流了,充分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坚持做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名!

  哪怕是一个非常细小的领域,能做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再平凡!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逆袭的机会,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1、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

  2、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3、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

  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

  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4、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5、教育是最大投资

  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

  6、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

  7、知本向资本靠拢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 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

  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

  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

  推荐一个不错的股权融资服务平台:

  天使基金网(www.tsjj888.com)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联系邮箱:1217745481@qq.com

网友评论

相关推荐